【廊坊刑事律师王国军,为您提供廊坊刑事免费法律咨询,咨询电话:15933362305】
【案情】
某日,戴某与陈四相约来到在县城一家网吧上网,看见曾经相识的徐三正在上网,戴某便以借手机打电话为由,将徐三的一台iphone6手机借出网吧,后戴某与陈四一起来到公园,将该手机卖给了一名陌生过路男子得款人民币1600元,两人各分得800元。经价格认证中心鉴定,涉案的苹果牌iphone6手机价值4000元。
【分歧】
关于戴某的行为构成何罪,存在以下两种不同意见:
第一种观点认为,戴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采用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,数额较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。
第二种观点认为,戴某是通过秘密窃取的方式取得了被害人的财物,其借手机打电话的“欺骗手段”是为实施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创造条件。因此,戴某的行为应构成盗窃罪。
【管析】
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,主要理由如下:
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而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。
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物。如果被害人因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物,就是诈骗罪。反之,被害人没有处分财物的意思,而是由被告人秘密取得财物的,就是盗窃罪。
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、使用权、收益权和处分权等四项权能,其中任何一项权能的单独分离都不会产生所有权丧失的后果。具体到本案,戴某正是利用与被害人相识、容易骗取信任的便利条件,以借用为名将被害人手机骗到手,被害人将手机借给戴一实际也是对财产的处分。另一方面,对被告人的犯罪构成应该主要看被告人的主、客观要件而非被害人的主观认识。戴某通过欺诈手段,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,从而自愿处分其占有权。戴某是通过诈骗行为占有被害人的财物,而非通过秘密窃取行为实现占有,其将手机出售牟利,是诈骗得逞以后的销赃行为,不应将销赃行为视为秘密窃取行为。
综上所述,戴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诈骗罪。
来源:中国法院网
更多廊坊刑事法律咨询,请拨打王国军律师电话:15933362305
【免责声明】:“河北廊坊王国军律师”对转载、分享的内容、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承担全部责任!
【版权声明】: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王国军律师,法学专业研究生,曾任军队院校副教授和军队执业律师。后转到地方做法律工作,现为河北泰科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律事务部主任,廊坊电台和廊坊日报社特约嘉宾。 专业特长:合同纠纷、刑事辩护、企业法律顾问、交通事故、离婚诉讼 受人之托,忠人之事,王国军律师将以突出的专业能力,极度负责的工作态度,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,为您提供专业、高效的法律服务,为您的生活排忧解难。欢迎您的咨询和沟通。 法律服务热线:15933362305, QQ号:497593380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更多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|